,只是一两月而已,常金花却觉得像是隔了一年。
宋亭舟结了银钱道了谢,邀车夫留下住一晚,他却不肯留,干这一行夜里折腾惯了,他要去镇上看看明早能不能再拉趟活计。
一路舟车劳顿,谁也提不起精神收拾行李,锅碗瓢盆都在宋六婶家,宋亭舟提着油灯去她家敲门去拿。
“亭舟?还真是你们回来了,你六婶说听见马车声音我还没信,快进来坐坐。”
宋六叔过来开门,见了宋亭舟又惊又喜,刚入夜,他们两口子还没睡下。
宋亭舟喊了声:“六叔,我就不进去坐了,家里还等着烧水洗漱,我先过来拿锅。”
“锅在大力他们那头,我去给你拿去。”听见宋亭舟急着用,宋六叔忙去儿子那头给他取锅。
怕宋亭舟拿不了,他还直接给送到宋亭舟家院里。
临走前,宋六叔随口问了句,“亭舟啊,这次考得怎么样啊?”
常金花出来拿碗盆,闻言笑着插了句,“大郎这次考中了,还是案首呢。”
宋六叔一惊,他不懂案首是什么意思,但知道考中了就是秀才相公。
“哎呦,那可是了不得了,咱们宋家竟真出了个秀才相公,大嫂,你这些年总算没白熬。”
寒暄一场,送走宋六叔后宋亭舟按上两口锅,烧了两个屋子的灶,锅刷干净填满了水供三人洗漱用。
兵荒马乱的一晚,柜里的被褥拿出来还有一股子闷潮味儿。
第二天醒来,孟晚换上了家里剩下的衣服,是宋亭舟前些年穿旧的。
常金花起来熬了粥,地窖的坛子里还有腌菜,切成丝就着粥吃了一顿,三人饭后又忙活起来。
家里的被子晒晾上,路上的行李规整好,该放的放起来,该拆洗的拆洗,家里灰尘也要清扫,宋亭舟还要将考中秀才的事汇报给宋家族长。
“六婶,你来啦。”孟晚在院里洗衣裳,他家的烟囱从早起到现在还冒着烟,已经烧了三锅的水了。
宋六婶脸上带着喜庆的笑,“猜到你们今天得忙活着,就你在家?”
都是自家人,孟晚也没站起来招呼,“表哥去族长家了,我姨在屋里擦洗。”
宋六婶见他旁边还有一盆子冒着热气的水,笑道:“都这天气了,哪儿还用烧水洗衣啊。”
常金花端了盆脏水和抹布出来,正巧听见了她的话,将水泼到院里,驳了句:“咱们就算了,晚哥儿小孩子家家的,虽然天气暖了,但井水寒凉,还是兑在一起用的好,免得受了凉气。”
宋六婶忙不迭的附和道:“大嫂说的在理,等满哥儿回来我也是要叮嘱他的。”
她这人心直口快,想到什么就说到什么,不说宋亭舟考中秀才多么体面,便是孟晚教满哥儿做油果子,又让出店铺让他们两口子做买卖,这都是恩情,宋六婶一家子都记在心里。
家里近两月无人,院子里却没长杂草,想来也是宋六叔和宋六婶在帮忙打理。
宋六婶过来是帮常金花收拾屋子来了,还提了二十个鸡蛋和两斤猪肉来。
常金花说她:“做啥还拿这么多贵重东西,你家这几年刚起来些,留着给孩子补身体。”
宋六婶是实心给的,不让常金花推辞,“这些东西不是别的,亭舟中了秀才,不光我家,咱们老宋家其他人也是要上门的。正好你们刚回来,家里又没有肉菜,再说了,过阵子不是要办喜事?还嫌东西少啊。”
后一句说到了常金花心坎上,她脸上不禁也挂上了笑:“过两天你若无事便陪我去趟镇上,家里糖果子的都要买,布我早早准备好了,但还要打床新被子,棉花有些不够。”
宋六婶哪有不应,她儿子儿媳也在镇上,正好过去看看。
哪怕有宋六婶帮忙,家里也收拾了整整一天,晌午族长家留了饭,不叫宋亭舟回来。
其实农户家里如今都只吃两顿饭食,招待贵晌午才加上一顿,可见其重视。
中午在族长家吃一顿,晚上又到村长家又是一顿,家里只剩孟晚与常金花在家,俩人忙活完留下帮忙的宋六婶,三人下了面条卧了荷包蛋吃。
宋六婶走后,夕阳滑落山后,遮住漫天霞光,宋亭舟却还不回来。
孟晚拽拽常金花胳膊,“姨,天都黑了,路上不好走,村长肯定留表哥吃了酒,咱俩去看看呗?”
常金花暗自笑他,“几步远的路,还能走丢了不成?要去你自己去吧,累了一天,我可要睡下了。”
有了孟晚,她倒是越来越不操心了,说睡竟真的洗了脚躺上了炕,孟晚无法,只能自己跑到院门口张望。
许是出去了一天怕家人担心,他没等一会儿宋亭舟竟真的回来了,身上略有酒气,脚步却很稳健。
“本该早早回来的,二叔喝多了,先去送了他。”见孟晚等在门口,他忙解释了句。
这些人情往来都是必须的,不然人家该说宋亭舟考上秀才就不认祖宗与同宗了。
孟晚将灶台上晾着
第9章 返乡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